
手工皮革製作設計師
- 林彥青Yen-Ching Lin英國 London Guildhall Univisity. Silversmithing Jewellery , Allied Crafts d碩士
輔仁大學 織品服裝系
創作專業技能 :
皮包設計/手工皮革縫製/五金設計/皮包打板及製作/金工設計/配件表現技法
背景介紹.藝術家自述:
在求學的過程中 , 就決定把配件設計當成自己生活的重心和一生 努力的方向, 也以身為配件設計師為榮,, 雖然待過的公司也是一般所謂的傳統的產業 , 手工製作也占了生產流程的大部份 , 技術的傳承也是脫離不了師徒制 , 但在看到上中下游及產官學界的交流不足及人才的欠缺, 也看到臺灣設計的轉型及改變 , 讓我決定工作一陣子後, 決定去英國倫敦學習傳統的技法及最新的創意 .
在決定出國學習前,我了解到配件設計本身, 實務經驗是遠較如何設計重要的, 所以我把課程延長到二年多來就讀;一半的時間從最基本的焊接.敲打的技術下手, 以求能達到對金屬材料及加工技術的深入了解, 另一方面埋首於於碩士班課業, 期許自己在理論及實務上可以達到平衡, 另一個選擇倫敦為求學的都市原因,是因為倫敦為一國際性之大都市, 給我蒐集與吸收眾多的資料和訊息,因此在約二年半的求學過程中,利用課餘及放假的時間, 先後在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 及 Cordwainers College 完成了手縫皮件以及機器縫製皮革的專業課程,滿足了自己對於配件設計師所應具備專業素養之要求
從回國到現在約有五年的時間 , 因專業能力及技術受到肯定, 有幸先後任職於國內自創皮包品牌的皮包設計師 , 也目睹到數位狂潮席捲我們的生活 , 因緣際會下中接觸到3C產業 , 參與相關一系列皮革設計課程及相關知識的傳授 , 當美學及美感的經濟在台灣變為顯學, 傳統工匠精神再受到重視 , 手工製作也大量運用在設計上 , 鑑於在台灣手工皮革及皮件設計¸ 相關的學習管道並不多, 所以想把這些年來所整理, 關於皮件設計的文字及作品集, 放在個人的網頁上與愛好者分享, 所以一人工房不單是一個皮件品牌 , 也是手工皮革愛好者及皮件知識分享的平台, 且在精神上繼承了台灣師傅的智慧及英國手工皮革的傳統 , 工房的作品從構思到完成完全不假他人手, 也就是一人工房名稱的由來.